找到相关内容801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极乐世界四土生因

     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悉以“发菩提心,一向专念阿弥陀佛”为正因。而由念佛功夫的浅深、断惑的程度决定往生极乐世界的境界,为何土所摄。四土的差别只是就往生者的根机而论。在...世界同居秽,生极乐世界同居净。得生净土,即断生死,故名为横出三界。带业往生的凡夫依念佛功夫的浅深分为三辈九品。而十方世界凡圣同居土的凡夫 ,须断尽见思二惑,方得漏尽通,始截生死流,出凡圣同居土而升方便...

    大安法师(魏磊)著

    净土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10/0845511825.html
  • 沙门袒服论

       何镇南  见答问袒服。指训兼弘。标末文于玄古。资形理于近用。使敬慢殊流。诚服俱尽。殆无间然。至于所以明顺。犹有未同。何者。仪形之设。盖在时而用。是以事有内外。乃可以浅深应之。李释之与周孔。渐世之...尽于此。浅深之应于是乎在。沙门则不然。后身退己。而不谦卑。时来非我。而不辞辱。卑以自牧谓之谦。居众人之所恶谓之顺。谦顺不失其本。则日损之功易积。出要之路可游。是故遁世遗荣。反俗而动。动而反俗者。与夫方...

    释慧远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23840219.html
  • 方便五乘佛法

    一、契机施度   佛陀教典,称为契经,不但要上契如来之理,而且要下契众生之机。古德云:说法不契机,等于闲言语。故契机与否,尤为要紧。   众生根机,由宿生栽培之浅深不同,致今生修学之利钝乃异。其...希图胜妙天福,如自然衣食,珍宝宫殿等,故即为说升天道理,教以实行‘十善’,并世间禅定(四禅八定),将来遂可依其行善禅定之浅深,而趋升高下诸天。   须知:在三藏教典中,凡说持戒布施禅定(四禅八定)之法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60040476.html
  • 印光法师谈往生极乐世界的条件

    唯恃信愿,不论断证 1、有信愿,无论行之多少浅深,皆得往生 净土法门,以信愿行三法为宗,有信愿,无论行之多少浅深,皆得往生。无信愿,即到能所两忘,根尘迥脱之地步,亦难往生。以真证到能所两忘,...书《增一》) 念佛法门,但具真信切愿,无论工夫之浅深,功德之大小,皆可仗佛慈力,带业往生。末世众生,欲了生死,不依此法,其难不可以喻矣。祈详读净土十要,净土圣贤录,自知光言不谬。(复张季直先生书《增二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304781193.html
  • 超荐的重要意义

    女念了一天一夜,她的功夫浅深,我们不晓得,但她肯定得到“一心不乱”。一心不乱有浅深不同,有事一心、理一心。若是理一心,依照《华严经》上讲,理一心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;理一心浅深次第,就有四十一个等级。理...

    净空法师讲述 讲记小组恭敬整理

    |超度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8/0503345179.html
  • 南三北七教判之说

    浅深加以组织,来剖判解释,以阐明各家在整个佛教当中所占的地位和价值。这是教相判释发生原因的又一面。  给予教相判释以重大启发的,乃是中天竺昙无谶三藏在北凉译出“大般涅槃经”。“涅槃经”卷五以梵语“悉昙章...醍醐,比喻从佛出生十二部经,从十二部经出修多罗,从修多罗出方等经,从方等经出般若波罗蜜,从般若波罗蜜出大涅槃。一方面表示了整个佛教的教义有它的体系,一方面也表示了教义有高下浅深,这可以说是树立了教相判...

    黄忏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015055641.html
  • 佛学漫谈 甚深般若

    了,呈现明暗、觉迷的交替现象,这到底是怎么回事?仔细观察,可以发现般若智慧竟然也不是一成不变,而有浅深、强殇、偏圆的差别,甚至贪嗔烦恼与般若智慧有时候似乎是同时存在的。   譬如说:当静下来观察呼吸...   为什么会有浅深、偏圆的差别呢?有人以为是方法的差别,其实这只是由表面的现象所得到的认识,真正的关键在于观照能力的差别。  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呢?最主要的是既存於潜意识中的“...

    黄国达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72768989.html
  • 五方便念佛门

    所惑乱。名方便禅。复次体真及以方便。各据空有。不离二边。今谛观静乱本无相貌。名言路断。思想亦绝。名息二边禅。从浅至深。如是分别。原夫圆观。亦无浅深。而浅深宛然。叙开念佛五门。第一称名往生念佛三昧门。...

    天台智者大师 撰

    |念佛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11/0004281993.html
  • 三聚净戒

    三菩提的名为菩萨戒,若观白骨乃至证得阿罗汉果的名为声闻戒。这只是从志愿和行果的浅深而区别声闻戒和菩萨戒而已。又《涅槃经·圣行品》列举“息世讥嫌戒”如不作贩卖轻称小斗欺诳于人,因他形势取人财物,害心系缚...身的。最后他又把三聚和天台的空假中三观结合起来,并试作了结论说:“故知戒戒三聚互融,三观三身相即,三聚三身既无优劣,四十八轻十重等持心性,宁有浅深”(明旷《菩萨戒经疏删补》卷上)。  三聚净戒的精神比...

    林子青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53241161.html
  • 从法华到净土

    何权非实,何浅非  深。世法即佛法也。若在众生分上,则法法不能互融,凡情  隔于圣智,触途成碍,人我山高,佛法也变成世法了。所以  说:「法无浅深浅深在人。」即世间之五伦八德,一一可  达萨婆若海。...

    安愚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75349027.html